政治知識框架怎么寫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知識點思維導圖

欲望2022-08-14 07:04:36666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知識框架,高中政史地知識結構(框架)怎么寫?歷史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知識點框架,考研政治各章節(jié)知識點框架圖有必要整理嗎?有哪些好處嗎?

本文導航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知識框架

一、貨幣

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①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②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有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生產者只有生產出較高的使用價值都有順利的銷售,實現(xiàn)商品的價值。

注:商品生產者從商品判斷標準的中得到的啟示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只有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順利實現(xiàn)商品價值。

(2)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質量上乘的商品,其價值容易實現(xiàn)。同時,產品質量越好,信譽越高,使商品供不應求,商品生產者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貨幣的含義、本質和基本職能

(1)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表現(xiàn)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3)貨幣的職能是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xiàn)。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①價值尺度(生活中表示為價格標簽)——表現(xiàn)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要求: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xiàn)實的貨幣。

注1:貨幣的本質決定的貨幣職能,貨幣的職能體現(xiàn)貨幣的本質。

注2: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不是說貨幣只有這兩個職能。

注3: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流通手段強調貨幣在交換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貨幣參與交換的過程。

在交換過程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表現(xiàn)的是貨幣流通手段的職能;若交錢提前于交貨或滯后于交貨則表現(xiàn)的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3.了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紙幣的含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發(fā)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無價值)

注:任何國家的紙幣其實本質都一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因此不能具有貨幣相應的職能。

(2)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國家發(fā)行紙幣應當按規(guī)律辦事?)

①紙幣發(fā)行的主體及權力: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的政府是紙幣發(fā)行的主體,通常情況下由它的中央銀行具體負責紙幣的發(fā)行;

作為發(fā)行主體的國家有權決定是否發(fā)行新幣種、有權確定紙幣發(fā)行的數(shù)量、有權規(guī)定紙幣的面值,但任何國家都無權規(guī)定紙幣的購買力。

②紙幣的發(fā)行規(guī)律: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量與價格水平的乘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即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shù))成反比。

③國家雖然有權發(fā)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fā)行,必須自覺的遵循上述規(guī)律,否則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都會對經濟的運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比較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區(qū)別 含義 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全面、持續(xù)的物價上漲的現(xiàn)象 物價全面持續(xù)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xiàn)

實質 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表現(xiàn) 紙幣貶值、物價全面持續(xù)上漲、經濟過熱 物價持續(xù)下降、市場疲軟、經濟萎縮

原因 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過快、紙幣流通速度加快、外國經濟危機的傳導也會引發(fā)通脹 部分商品出現(xiàn)階段性過剩、消費需求不足、貨幣增長乏力

危害 使紙幣貶值、商品銷售困難,既影響人民生活,又會造成經濟秩序混亂 影響生產者投資積極性,導致失業(yè)和收入減少,對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市場 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

解決

辦法 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guī)模,抑制總需求,給經濟“降溫” 主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減少稅收,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擴大內需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聯(lián)系 聯(lián)系 都是由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經濟社會秩序;都需要國家宏觀調控加以克服。

4.了解信用卡的功能

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yōu)橐惑w。

5.了解外匯和匯率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注:外幣是指外國政府發(fā)行的紙幣,不能等同于外匯。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

注1:如果一定量的A幣可以兌換更多的B幣,則說明A幣升值、A幣匯率升高,而B幣貶值、B幣匯率下跌。如果一定量的A幣可以兌換更少的B幣,則說明A幣貶值、A幣匯率下跌,而B幣升值、B幣匯率升高。

注2: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的增加,刺激對外旅游消費,增強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有利于增加對外投資能力;但不利于我國產品出口、吸引外來投資、入境旅游消費。

6.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起源上看,貨幣是商品交換是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貨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對于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義的事。

注:綜觀以上三點,可以歸結為“不神秘”、“很重要”、“不唯利是圖”、“不揮霍浪費”。

二、價格

7. 理解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1)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些因素最終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給或者需求來實現(xiàn)的。

(2)當供不應求時,商品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物價上漲,出現(xiàn)“物以稀為貴”的現(xiàn)象,處于賣方市場;

當供過于求時,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物價下跌,出現(xiàn)“貨多不值錢”的現(xiàn)象,處于買方市場。

8.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1)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

(2)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商品價格的高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商品的價值量不同。

(3)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9.理解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注:某企業(yè)的行為屬于個別(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某行業(yè)的行為屬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注意區(qū)分。

10.理解企業(y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個別勞動時間雖然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但是某企業(yè)如果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個別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低,就處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則處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降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注: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的關系圖

11.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xiàn)形式,運用價值規(guī)律分析相關經濟現(xiàn)象

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xiàn)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相關問題:

①價格既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在供求與價格的互相制約的關系中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②等價交換并不在每次具體交換中體現(xiàn),而是在動態(tài)中實現(xiàn)的,是在長期交換的平均數(shù)中實現(xiàn)的。

③等價交換原則在貨幣條件下應表現(xiàn)為價格與價值相符,但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引起價格偏離價值,因此實際在市場上商品價格是由價值決定又要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等價交換原則正是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得到貫徹的,這就形成了市場價格。

④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人們不能創(chuàng)造它,也不能消滅它,只能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自覺利用它。

⑤注重效率、強化管理、提高質量、努力創(chuàng)新、面向市場、打好時間差……都是人們自覺利用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

12.理解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百姓對價格變動的反應)

①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與人們對該商品的需求成反向關系: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就替代品而言,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就互補品而言,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需求量減少,反之亦然。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企業(yè)應對價格變化的舉措)

①調節(jié)生產。供求關系與價格變動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yè)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yōu)勢。

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中,哪個生產者能提供質量好的或者其他企業(yè)無法生產的產品,他就能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

注1:價格變動的原因歸納整理:

①根本原因:商品自身價值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變化而有所升降。

②重要影響因素: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價格的波動。

③特殊原因:國家運用價格手段進行的宏觀調控、市場競爭的規(guī)范程度、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變化、通貨膨脹等;

注2:分析價格變動帶來的影響要首先學會從“生活即消費”、“生產即企業(yè)經營”兩個大的方面總體考慮。

三、消費

13.了解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

(1)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lián)系。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2)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購買力普遍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提高。

(3)其它如商品的性能、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商品的特殊性等因素也會影響人們的消費。

注1:此處知識主要用解決如何進一步刺激消費或解決城鄉(xiāng)與地區(qū)的消費差距促進經濟更好發(fā)展等問題

如何調動某一群體的消費需求,通常要多種方式增加他們的收入、變相的使某種特定商品的價格下降、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等。

注2:(尤其關注中央為拉動內需而進行的財政補貼政策。)

14.了解不同的消費類型

按交易方式分: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按消費對象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按照消費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fā)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15.理解恩格爾系數(shù)

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shù)。恩格爾系數(shù)減小的前提是經濟發(fā)展,收入增加;其意義通常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進步與發(fā)展。

16.了解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

人們的消費行為受消費心理的影響。

表現(xiàn) 特點 客觀評價

從眾心理

引發(fā)的消費 仿效性

重復性

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的從眾心理可帶動某一產業(yè)的發(fā)展。比如: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產業(yè)的發(fā)展。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從眾心理誤導經濟的良性發(fā)展,對個人生活不利。

態(tài)度:消費是否應該從眾,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是不可取的。

求異心理

引發(fā)的消費 標新立異

與眾不同 利:有時可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xiàn)。

弊:代價大,社會的認可度低。

態(tài)度:為顯示與眾不同而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

攀比心理

引發(fā)的消費 炫耀性

盲目性 弊:不實用,造成浪費,對個人生活不利。

態(tài)度: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求實心理

主導的消費 符合實際

講究實惠 利:理智的消費,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

態(tài)度:值得提倡,值得發(fā)揚。

17.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消費要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進行合理消費,既不滯后,也不超前。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的傾向。

(3)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jié)約資源為主旨,核心是可持續(xù)消費。要節(jié)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huán)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huán)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4)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xiàn)。

高中政史地知識結構(框架)怎么寫?

文科的開始真正是在高二啊。我和你說,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時在70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數(shù)七八名上,高二學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二十幾名,高三穩(wěn)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級第一,達到了廈大的分數(shù)。兩年的時間上一本都夠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積累,法方決定效率的高低。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

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么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么理解,做題的時候,怎么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優(yōu)勢在于1、有興趣2、記憶力強3、才是理解。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guī)劃,每天背熟一兩節(jié)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余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yè)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荚嚦煽儾蝗Q于你做了多少題,而在于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給你們發(fā)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而且腦子里一定要有一個“地球儀”。

重點:結合書本看地圖冊啊

1、中國區(qū)域地理、世界區(qū)域地理。

各個區(qū)域的特點,經緯度,海洋,洋流,島嶼,山脈,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資源,地貌,氣候,植被等等要素。

2、課本理論,比如地方時,公轉自轉,地轉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氣環(huán)流,洋流分布,氣旋反氣旋,鋒面,等高線,等壓線等等基礎知識。

3、各種氣候、地貌、自然環(huán)境問題形成原因。

建議:

1、按章節(jié)進行知識歸納整理并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

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jié)進行區(qū)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

3、多做區(qū)域分析題。

4、家里掛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時間就看看。

對于數(shù)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

語文和英語怎么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詞組固定搭配等。

英語語法最好有一個系統(tǒng)的整理,可以讓老師給找本書或者,做好筆記,或者復印同學筆記。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進退,只檢討自己腦子里記住的是否越來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缺補漏的機會,成績短期不提高也要堅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棄。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知識點思維導圖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早期“國家”的出現(xiàn):

(1)時間與地區(qū):距今大約五千年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fā)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開始邁入早期國家起源的歷史階段。

(2)標志:金屬器具的使用、貧富分化的產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現(xiàn)和禮制的初步形成。

(3)政治形勢:傳說中的黃帝以戰(zhàn)爭手段平定四方,安撫萬民,又分置官員,確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王位世襲制的形成,政治權力由“傳賢”演化為“傳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開始,宗族關系從此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禮記》中記錄了孔子的一段話,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時代,“天下為公”;現(xiàn)在的“小康時代”,則是“天下為家”。這說明了從“天下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過程。)

(2)商朝: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實行宗法制;神權和王權的密切結合。

二、西周分封制

1、前提:在牧野一戰(zhàn)中,周擊敗了商王朝的軍隊主力,建立了西周。

2、內容:

(1)周武王將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們成為各領一方的諸侯。

(2)諸侯的權力與義務:諸侯國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對周天子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和力役。

3、分封對象:子弟、功臣和親周的商朝舊貴族。

4、評價: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后來隨著實力的變化,諸侯國之間出現(xiàn)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勢,從而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

5、瓦解:受封的諸侯權力較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王權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潰。

三、西周的宗法制

1、淵源:有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

2、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3、實質:是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lián)系的一種等級制度。

4、核心:嫡長子繼承

5、內容:

(1)同宗族內部最高權力地位的傳承以嫡長子繼承制為原則;

(2)確立大宗、小宗的體系;

(3)形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6、特點:

(1)按照血緣宗族關系的親疏來分配政治權力;

(2)將血緣關系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是“國”和“家”的統(tǒng)一。

7、維護工具:禮樂制度

8、影響(評價):

(1)積極:在當時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地位,有利于政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對后世,使人們形成了一種孝悌觀念,利于培養(yǎng)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2)消極:對中國封建社會來說,中國封建政治呈現(xiàn)宗法色彩,表現(xiàn)為等級制、絕對的君臣隸屬原則、極端的皇權主義、親貴合一、裙帶作風、反智主義傾向等。

二、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

一、“六王畢,四海一”

1、統(tǒng)一條件:

客觀上:

(1)政治:長期割據(jù)戰(zhàn)亂,百姓渴望安定和平,統(tǒng)一是人心所向。

(2)經濟: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商鞅變法后,秦國的實力最強。

(3)思想:法家的思想強調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對秦的統(tǒng)一起了促進作用。

主觀上:

個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統(tǒng)一經過: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相繼攻滅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戰(zhàn)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

3、版圖拓展:

(1)北方:將軍蒙恬率軍北擊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區(qū);修筑長城和“直道”,加強北部邊防。

(2)南方:開鑿了溝通湘水和漓水的靈渠,統(tǒng)一嶺南,設置郡。

(3)西南:在西南夷,開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區(qū)任命官吏。這是該地區(qū)進入中原統(tǒng)一政權版圖的開始。

4、意義:不僅擴大了統(tǒng)一帝國的規(guī)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二、海內為郡縣

1、實行: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確定以郡縣制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結構(內容):

(1)“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翱ぁ痹O郡守、郡尉、監(jiān)獄史等職官,分掌行政、兵事、監(jiān)察職責。

(2)“縣”隸屬于郡。

(3)設置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

(4)“縣”級以下有“鄉(xiāng)”、“里”兩級地方基層行政機構。

(5)負責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傳遞的“亭”。

3、特征:郡縣制與周代以來“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たh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4、意義: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5、漢代地方制度:西漢王朝繼續(xù)推行郡縣制。漢初曾分封諸侯王而形成“郡”、“國”并存局面,后逐步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jù)勢力,使“大一統(tǒng)”政體更為鞏固。

三、百官公卿

1、秦朝中央政權的基本結構:

(1)皇帝制: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并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總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并世代相傳。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負責監(jiān)察系統(tǒng)。

②“九卿”:奉常——主管宗廟禮儀和教育事務;郎中令——主管宮廷警衛(wèi);衛(wèi)尉——主管宮門屯衛(wèi);太仆——主管宮廷輿馬;廷尉——主管司法;典客——主管少數(shù)民族及外交事務;宗正——主管皇室事務;治粟內史——主管國家財政;少府——主管皇室財政。

(3)朝議制度:“三公”與諸卿以“朝議”等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成為皇帝裁決的依據(jù)。這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之下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但是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參與議政的制度遭到破壞。

2、歷史影響:

(1)積極: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的基礎。對此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2)消極:秦王朝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了對人民的壓榨,使人民的處境日趨惡劣,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統(tǒng)治十幾年后土崩瓦解。

3、西漢的官僚制度:

(1)繼承:西漢王朝大體沿襲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歷史上稱此為“漢承秦制”。

(2)發(fā)展:漢武帝時設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這對國家政權的鞏固,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一、法令出一

1、創(chuàng)立: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為歷代王朝所繼承。

2、特點與演變:

(1)皇帝有天下獨尊的地位,集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指揮權于一身。國家的法律、政策,都決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皇權帶有獨斷性、隨意性的特點,往往影響封建國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決策。國家變成一個人的國家,政治成為一個人的政治。

(3)后來,歷代官僚體制雖有所變化,但是都以維護皇權、服務于皇帝為基本原則。

(4)君臣關系,實質上是“主子”和“奴才”的關系。

二、君權和相權

1、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國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職務相當?shù)母呒壒賳T,他們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執(zhí)政過程中,帝相之間難免發(fā)生矛盾,希望有所作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權的方式獨攬行政大權。

2、歷代限制相權的措施:

(1)漢:

①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

②漢武帝特意從身份地位的士人中破格選用人才,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主要決策,讓他們能夠隨侍左右,參議要政?;实塾H自任命和直接指揮的高級將領也往往參議機要。于是,與以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外朝”相對應的“中朝”(又稱“內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構成)得以形成。“中朝”在宮廷之內對重要政事先做出決策。

(2)唐:措施: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三省,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宰相。當時,在門下省還設政事堂,作為三省宰相共同議定軍國大政的場所。后來,凡參加政事堂議會的其他官員,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權實際上有所分散。

(3)宋: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為行政機構,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職務相當于宰相。為了分散宰相的權利,曾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長官為樞密使。設三司以總理財政,長官為三司使。

(4)元:元朝中央政府的組織大都沿用宋制。

3、歷代帝王限制相權的目的:

(1)防范宰相擅權。

(2)力求加強統(tǒng)治、提高行政效率。

(3)彌補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體制

1、演變:

(1)秦朝:監(jiān)察機構的設置,在秦代已經受到最高執(zhí)政集團的重視。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級行政機關內,都有專門負責監(jiān)察的官員。

(2)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西漢時期:中央行政機構的監(jiān)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屬下的官員承擔。御史大夫的地位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機關是當時最主要的監(jiān)察機構。

(4)唐代:御史臺定期到京都各監(jiān)獄視察執(zhí)法情況。

(5)宋朝:提點刑獄司是專職監(jiān)察邢獄的官員。

(6)元朝:規(guī)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臺,由監(jiān)察御史復按。御史在糾舉官吏時,可以采取拘捕、審訊甚至先斬后奏等手段。

2、評價:

(1)積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

(2)消極: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了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監(jiān)察官員并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監(jiān)察官員乃至監(jiān)察機構貪贓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

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

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大體經過了“世官制”、“察舉制”和“科舉制”三個階段。

2、主要選官制度:

(1)“世官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

(2)“察舉制”:

考研政治各章節(jié)知識點框架圖有必要整理嗎?有哪些好處嗎?

考研政治各章節(jié)知識點框架圖有必要整理。這樣可以讓你預習時更加的清晰,可以知道自己哪些的不足,著重的復習不會的地方。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網(wǎng)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huotui.net.cn/view/43299.html

標簽: 政治
分享給朋友:

“政治知識框架怎么寫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知識點思維導圖” 的相關文章

什么分為理論學和政治學 政治學基礎知識講解

理論政治學和應用政治學的概念及其關系,什么是政治思想、政治學說、政治理論???政治學原理和政治學理論有什么區(qū)別呢 考哪個比較容易呢?本文導航政治學概論和原理基礎有什么區(qū)別最新的國家政治思想是什么政治學基礎知識講解政治學概論和原理基礎有什么區(qū)別  一、政治的含義 ?。ㄒ唬┯写硇缘姆邱R克思主義政治觀 ...

馬原怎么計算剩余價值 方式解釋一下什么叫剩余價值論,考馬原,實在是不懂

關于馬原剩余價值的問題,什么是馬克思剩余價值?方式解釋一下什么叫剩余價值論,考馬原,實在是不懂?馬原題目求解,馬原,計算,求解答,馬原政經利潤公式。本文導航關于馬原剩余價值的問題什么是馬克思剩余價值方式解釋一下什么叫剩余價值論,考馬原,實在是不懂馬原題目求解馬原,計算,求解答馬原政經利潤公式關于馬原...

政治背書是什么意思 期末怎么背書

政治背書是什么意思 期末怎么背書

最近政治新聞有個詞語叫”背書”,請問是什么意思,有何淵源?臺灣政治新聞里的“背書”是指什么?臺灣政治語言中的"背書"是什么意思?背書的政治背書,背書是什么意思?背書是什么意思?本文導航背書在法律上是什么意思關于臺灣的政治考點臺灣的前途在于祖國期末怎么背書經常提到的背書是什么意思簡單解釋什么叫背書背書...

中央民族準考證怎么打 2011中央民族大學美術類考試的準考證丟了沒法查成績怎么辦???

有誰知道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公務員的準考證現(xiàn)在怎么打印?2011中央民族大學美術類考試的準考證丟了沒法查成績怎么辦???準考證怎么打???本文導航有誰知道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公務員的準考證現(xiàn)在怎么打印2011中央民族大學美術類考試的準考證丟了沒法查成績怎么辦???準考證怎么打印有誰知道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公務員的...

政治知識點精講太多怎么辦 初中歷史和政治知識點很多,背了總記不住怎么辦?

考研政治好難背,內容太多了、總是忘,怎么辦呢?考研政治的知識點太多了,實在記不住,怎么辦,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背誦?考研政治知識點太多,背了就忘怎么辦?政治內容太多怎么辦背不過來,記得第一單元又忘記第二單元看?初中歷史和政治知識點很多,背了總記不住怎么辦?考研政治內容太多,記不住怎么辦?背了做題還是做...

政治評析題怎么答 初中政治20個答題技巧

政治評析題怎么答 初中政治20個答題技巧

初中政治答題技巧,怎樣回答考研政治“啟示”類分析題?初中政治材料題答題步驟(請求政治老師及政治高手的幫助。本文導航政治答題技巧初中中考怎樣回答考研政治“啟示”類分析題初中政治20個答題技巧政治答題技巧初中中考意義、作用型題目這種題目要明白,意義和作用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根據(jù)材料的提示,確定是屬...

發(fā)表評論

訪客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